為貫徹落實中央主題教育領導小組關于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專項整治的要求,日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辦公室下發《關于開展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根據《教育部關于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專項整治的工作方案》部署的整治任務,決定開展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專項整治工作。
No.1

《開展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
校園欺凌和暴力,恐怕是學生在校期間面臨的最常見的一種人際暴力,不僅體現在行為上,還反映在語言中。經常被欺凌,不僅會導致學生身體受到傷害,而且引發心理問題。
面對校園欺凌和暴力,很多父母會找校方協調解決,但也因此產生社會矛盾。2019年5月10日,江西上饒第五小學,一名女學生的父親因為女兒“被欺負”,持刀闖入教室,殺死班上的10歲男生,情節相當惡劣。
如何完善防治辦法,妥善應對處置校園欺凌和暴力?教育部在《通知》里提出三點要求。
一是排查隱患。教育行政部門和綜治、公安等有關部門,全面排查可能存在的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隱患,強化校園周邊綜合治理,加強重點區域、重要時段的巡查,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控制。
二是強化督導檢查。有關部門聯合開展督導檢查,確保整改工作落實到位。
三是建立長效機制。加強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意識,進一步嚴格學校日常管理。
有專家曾經建議,孩子受到校園欺凌和暴力,要教會孩子“打回去”,這樣的做法,難以從根本上杜絕校園霸凌。孩子被欺負,理所當然是“保護自己”,但是,采用以暴制暴的過激方式去反擊、懲罰施暴者,往往會引起事態擴大。
消除校園里存在的學生欺凌和暴力現象,責任主體是學校。學校要塑造讓孩子安心、家長放心的環境,既要加強學生的日常管理,也要及時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避免欺凌和暴力,同時,對有霸凌傾向的學生要聯合家長,做好安撫工作。近日,美國教師擁抱勸撫持槍闖入校園的高中學生,避免可能出現的慘案作法,值得老師學習。
No.2

《開展糾正截留克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膳食補助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
從2011年秋季學期起,國家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于今,已有近四千萬名農村學生受益。雖然營養膳食補助經費采取“誰使用、誰負責”的責任機制,但是營養膳食補助經費數額大、支出項目多,在執行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配套經費不落實、地方教師用餐擠占學生膳食經費、膳食質量不高、資金管理不到位等現象。
營養膳食補助資金安全事關廣大中小學生,特別是農村地區中小學生切身利益的事情。近日,教育部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堅決糾正營養膳食補助資金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存在截留、擠占、欠撥、克扣、冒領的情況。
《通知》要求教育行政等多部門聯合排查整改,并且開通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膳食補助、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生活補助的舉報電話,發動教師、學生、家長、供餐企業提供問題線索,維護學生的利益。
教育部的兩項《通知》,無論是遏制校園霸凌,還是糾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膳食補助,都是涉及全國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大事,營造一個吃得安全、安全的學習環境,才有利于學生健康的成長,父母們才能放心孩子的校園生活。